入住新家其實最重要的是健康問題,室內環境安全是每個家庭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但是如何科學的認識室內污染,正確面對認知誤區,生活細節知多少呢,讓我們以專業角度總結一下:
第一、靠聞味道辨別室內污染靠譜嗎?
室內裝修后最常見的污染就是甲醛污染,一般新家不通風個一年半載很難讓甲醛釋放達到國際標準,但是如果僅僅靠氣溫辨別室內甲醛問題,其實是很不客觀的,室內甲醛含量只有超過三倍之上才能被我們器官感知,另外室內味道成分非常復雜,只是簡單的把室內味道和室內污染畫個等號顯然很不科學。
第二、選擇好的材質就能避免室內污染。
顯然也是一個偽命題,所謂經過綠色環保認證的板材或者裝修材料,并不是意味著沒有有害物質了,只是含量相對較低,達到了一定的標準,但是如果裝修或者進家具不注意控制使用量以及不注意空間布局,同樣會很容易造成整體的室內污染超標
第三、選材不重要完全靠治理就可以達到安全效果。
其實這就是一個經濟性的問題了,用好的材料產生的問題會明顯比查的材料小的多,同時如果板材較差的材料污染成分復雜,隱藏較深,對于后期的治理也非常麻煩,有可能需要多次進行治理施工,這同樣也是增加了生活成本,所以在生活能承擔的前提下還是盡量的選擇好的板材,更有利于居家健康。
第四、有害氣體全來自裝修
其實室內污染的來源非常多,裝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來源,室內的家具,被褥地毯或者廚房衛生間的生活垃圾都會帶來污染,所以污染存在并不可怕,需要注意的的是保持一個良好的常通風的生活習慣。
第五、只要開窗通風就可以不用擔心室內空氣污染。
長期通風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去除異味污染的作用,但是如果在室內污染含量非常大的情況下,就算開窗通風情況也不能輕易入住,因為如果聚集起的污染的速度大于釋放的速度也會造成室內污染超標。另外開通通風雖然很有效果也非常容易操作,但是往往比較費時間,打個比方甲醛在通常情況下釋放周期是三到十五年,如果算上時間成本開窗通風有時候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第六、除室內污染并不能完全清除有害氣體,因此不需要治理。
顯然這個觀點也非常片面,首選室內污染是客觀存在的,判斷室內環境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并不是根據室內污染的有無而是室內污染的含量,因為對于污染我們國家有一套衛生指導標準,其實只要室內污染濃度低于相對應的標準含量就行了,選擇治理的目的也就是讓室內污染達到國家標準之下。任何治理以及不管多久的通風都不能讓室內污染完全消失,所以對室內污染需要謹慎對待,但是也不要盲目擔心,相信專業與科學的力量。